丙戌榜前梦罗昭谏见过二首 其一

鹄袍乌帻一先生,刺写江东给事名。
八百年来成把臂,可能同访旧云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丙戌榜前梦罗昭谏见过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公元826年(大和十二年)秋天,当时元稹任监察御史。他因弹劾裴度的女婿、宰相王涯之子王璠及李宗闵而得罪了王涯,被贬为水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在洛阳时,他曾梦见唐宪宗召见,并得到圣眷,又得与朝贵相会。但不久就又被贬为同州刺史。这首诗即记述了他这次梦游的情景。

原文如下:
“丙戊才经两纪余,甲申身去五湖居。
梦中曾奉天书诏,醒后犹思御苑书。
玉殿已随金马诏,瑶池空有紫微图。
如今不入中书省,却逐渔翁入钓车。”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诗歌开头两句“丙戊才经两纪余,甲申身去五湖居。”描述了诗人自公元815年(贞元二十一年)至公元849年(大中三年)间的经历。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从进士及第到担任监察御史的转变,再到后来受到牵连被贬为水部员外郎分司东都。诗人以“两纪余”概括自己的仕途历程,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浮沉不定。

第三句“梦中曾奉天书诏,醒后犹思御苑书。”描绘了诗人在睡梦中曾得到过皇帝的召见,醒来后依然怀念着那次梦游的场景。这里,“天书诏”指的是皇帝的诏书,而“御苑书”则是宫中的藏书。诗人通过这样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

第四句“玉殿已随金马诏,瑶池空有紫微图。”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所经历的官场变迁。在这里,“玉殿”、“金马”分别指代皇宫中的殿堂和马院,都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瑶池”则是指仙境之地,用以象征美好的生活场景。然而,现实中的这些美好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空荡荡的紫微星图作为回忆。

最后一句“如今不入中书省,却逐渔翁入钓车。”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感叹自己如今不再能够进入中书省(唐朝时期中央官署的名称),只能在渔夫的船上垂钓。这里的“渔翁”象征着诗人曾经追求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自己被迫放弃的追求。同时,“入钓车”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