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本不倦,无伴每含愁。
山好凭谁赋,碑残祗独搜。
淮源穿地涌,淯水迸崖流。
问渡非无处,君能共载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寻幽本不倦,无伴每含愁。
山好凭谁赋,碑残祗独搜。
淮源穿地涌,淯水迸崖流。
问渡非无处,君能共载不。
这首诗是明朝文学家杨慎在游览南阳时,与郑秀才的一段交往故事。诗中杨慎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游览南阳时与郑秀才的一段趣事。
杨慎(1488年-1560年),字升庵,号南溪,四川新都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小说等体裁,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哲理和情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弘治年间,作者杨慎游历至南阳,与当地的郑秀才相结识。郑秀才性格豪爽,喜欢骑马漫游,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杨慎当时正忙于政务,未能与郑秀才同行,于是写下了这首《客南阳颇乘兴游览时秀水郑秀才迈苦跨马每不克偕因贻诗解嘲率尔奉答》来表达自己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共四句,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通过描绘杨慎与郑秀才的友谊以及自己未能同行的遗憾,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