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露盘晞甲帐春,朝阳阁迥羽衣新。
宓妃漫结无穷恨,徐甲何曾有此身。
独坐遗芳成故事,一年生意属流尘。
不须浪作缑山意,月里依稀更有人。
楚宫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楚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诗歌创作背景:《楚宫》的创作背景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据《楚宫二首》中的“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等诗句推测,李商隐在赴东川柳仲郢幕府途经巫峡时创作了这首诗。此外,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王氏亡故后,李商隐经历了一段悼亡诗的创作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作往往带有深沉的情感和哀婉的基调。
诗歌主题思想:《楚宫》以屈原沉江的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描绘湘江之水清而深、屈子迷魂无所归的景象,寄托了对千古俊彦才士沉沦命运的感伤。李商隐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身世沉沦的感叹,以及对于才华未被赏识的悲哀感受。
艺术特色手法:《楚宫》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比喻手法。如颔联中的“于今惟江上青枫,夜猿声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颈联中屈原离世千多年的描述则体现了对古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尾联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即即使是小国寡民,也一定有值得纪念的人物存在。
《楚宫》不仅是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代表作,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历史和个人情感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