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 其四

回望高城落晓河,风光今日两蹉跎。
金銮不问残镫事,玉殿犹分下苑波。
青冢路边南雁尽,碧松根下伏苓多。
鄂君怅望舟中夜,一夜将愁向败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清宫四首·其四》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华清宫夜景,以及天宫中的景象和气氛,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下面从几个维度对这首诗展开介绍:

  1. 诗歌原文与主题
  • 原文:《华清宫四首·其四》唐·张祜,水绕宫墙处处声,残红长绿露华清。武皇一夕梦不觉,十二玉楼空月明。
  • 主题:这首诗以华清宫的自然景观和夜晚的美丽为背景,通过描写月光、宫墙、残红以及梦中的武皇等元素,展现了一种梦幻而神秘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月色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沉思。
  1. 艺术手法与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水绕宫墙”、“月满骊山”等意象的使用增强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丽。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感深沉和哲思。
  1. 历史意义与影响
  • 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唐代的文学作品,此诗不仅展示了唐代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还反映了当时的审美倾向和文化心态。
  • 文学地位:《华清宫四首》中的这一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材料。
  1. 现代阅读体验
  • 审美感受:现代人再次阅读这首诗,可以体验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深度和美学价值。
  • 文化认同:这首诗也加深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尤其是对唐代宫廷文化的兴趣和向往。

《华清宫四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体现。通过深入理解其内容和形式,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唐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