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王城暑未收,莽苍暂适有新秋。
稍怜积翠添朝爽,却恨鸣虫起暮愁。
宿雨战碉荒径没,夕阳行殿坏题留。
一庵亦拟西峰住,惆怅奔车不可休。
香山(甲子-乙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香山诗略》——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香山诗略》,是晚清香山地区涌现的诗人黄绍昌和刘熽芬共同编纂的一部诗歌选集。此书不仅收录了从唐朝至今的香山诗歌,更是展示了香山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如何相互映照、相互辉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特色和文化符号。
书中的诗歌作品多角度反映了香山人扎根香山、建设香山的精神。例如,白居易的《香山诗选》便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对香山美景的热爱与歌颂,更通过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
香山的自然景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它不仅是香山的绿色象征,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体现。香山的自然之美不仅仅在于其原始的生态环境,更在于其能够激发出人们对于生态保护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行动。书中的诗作多次提及香山的自然之美,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香山的文化特色同样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内容。香山不仅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区,更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历史的地方。从唐到清,香山孕育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他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使得香山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这些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现了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
这些诗歌作品还反映了香山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面貌。《香山诗略》中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香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这些诗作不仅记录了香山的历史变迁,也展现了香山人民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综合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香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香山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深刻诠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认识和感受香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