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诗三百折冲虚,空谷长悬使者车。
露井风高孤馆静,秋山石瘦万林疏。
江湖新制思归引,宇宙终成相斫书。
独夜闻鸡懒起舞,卧看星斗下前除。
书怀(戊午-己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怀(戊午-己未)》
李频,字季瑩,一字小湖,生于清江西临川。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进士,以才华横溢著称。他的《书怀》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的开头“万里江山一褐裘”描绘出了诗人远望祖国山河的景象,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描绘,更是心灵上的触动。他身着朴素的衣物,站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与自己的渺小。
接下来的诗句“十年踪迹并萍浮”,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在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像是漂浮在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难以把握。这种漂泊不定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书剑未酬平昔志”,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他曾经怀着壮志豪情投身于仕途之中,期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最终却未能如愿。这种挫败感让诗人深感失落。
诗歌的后半部分“水云空结异乡愁”,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身处异乡,他感到孤独和无助,仿佛置身于一片茫茫的水云之中,无法找到归属感。这种情绪加深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也反映出他在异乡的孤独与迷茫。
结尾的“悠悠万事书空足,独立西风自点头”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他认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最终都归于虚无。在这种哲学思考中,诗人选择了独立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挑战,即使孤独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频深邃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境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加珍惜当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