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革除日(戊午-己未)

火树银花向夕惊,途歌同庆自由生。
百年信此基民福,群盗于今假汝名。
北徼烟尘增黯淡,中原戎马日纵横。
羁人欲贺更相吊,独对寒镫耿耿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法兰西革除日》是近现代诗人汪荣宝创作的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汪荣宝通过描绘景象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自由、民族命运以及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信息:汪荣宝,字衮甫,一字太玄,江苏吴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外交官。其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使得《法兰西革除日》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受的诗,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 时代特征:《法兰西革除日》创作于近现代,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国家危机的关键时刻。诗中的“群盗”暗指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外来侵略势力,表达了诗人对此的忧虑与不安。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
火树银花向夕惊,途歌同庆自由生。  
百年信此基民福,群盗于今假汝名。  
北徼烟尘增黯淡,中原戎马日纵横。  
  • 诗意解读:诗句中的“火树银花”形容晚霞或烟花的景象,给人一种繁华而短暂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心中的迷茫与期待。“途歌同庆自由生”展现了人们欢庆自由生活的愿望。然而,“百年信此基民福”,暗示着这种自由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和挑战。“群盗于今假汝名”则指出了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民众的自由愿望谋取私利的情况。最后两句“北徼烟尘增黯淡”与“中原戎马日纵横”,则描绘了北方的边患和中原地区的战乱频发,反映出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法兰西革除日》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深刻洞察。诗中的“群盗”象征那些破坏社会稳定、窃取国家权益的不良分子,而作者对他们的揭露和批评,显示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 艺术特色:汪荣宝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七言律诗的形式严谨,音韵和谐,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 历史意义
  • 反映时代精神:汪荣宝的《法兰西革除日》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记录。它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如国家危机、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等,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 启示后世:这首诗提醒人们,任何时代都会有黑暗与光明并存,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它激励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面对现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力量。

《法兰西革除日》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通过汪荣宝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清末民初社会的历史面貌,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