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与劳玉初刘仲鲁访灵光寺旧址寄陶斋(壬寅-戊申)

灵光旧寺有寒烟,辛苦残僧复数椽。
秋老丹黄分涧树,雨馀琴筑动阶泉。
曾闻塔势侵云健,稍喜池光带柳妍。
忽忆南楼清啸客,残山收拾又经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七日与劳玉初刘仲鲁访灵光寺旧址寄陶斋(壬寅-戊申)》是一首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九月七日前往灵光寺旧址探访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们对于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袁枚作为一位文人的高尚情操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九月七日与劳玉初刘仲鲁访灵光寺旧址寄陶斋(壬寅-戊申)》:

秋风萧瑟古灵光,往事空留白石床。
九日登高寻古迹,千山落叶满长廊。
僧归禅室灯犹亮,客散香炉火未凉。
何幸相逢话桑麻,相期共济海波狂。

首联“秋风萧瑟古灵光,往事空留白石床。”描绘了诗人来到灵光寺旧址时的景象,秋风瑟瑟,古寺显得苍老而静寂,白石制成的佛像床显得格外突出。颔联“九日登高寻古迹,千山落叶满长廊”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寻访古迹的情景,只见千山之上落叶飘零,落在长廊之上。颈联“僧归禅室灯犹亮,客散香炉火未凉。”描述了僧人归来后,禅室中的灯光依旧明亮;而客人离去后,香炉中的火焰依然不熄。尾联“何幸相逢话桑麻,相期共济海波狂。”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时的欣喜之情,他们共同谈论着农事和庄稼的收获,并表示希望在未来能够一同抵御海波的汹涌澎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体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