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云史 其四 (壬申)

春旱亦已甚,恒风更不休。
众芳共蕉萃,万窍益飕䬟。
幸复同樽酒,宁能解百忧。
临河重太息,欲济竟无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云史 其四 (壬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和诗人心境的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汪荣宝是清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在文学、历史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汪荣宝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将这些作品整理和传承给后世。他的工作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诗歌原文
    春旱亦已甚,恒风更不休。
    众芳共蕉萃,万窍益飕䬟。
    幸复同樽酒,宁能解百忧。
    临河重太息,欲济竟无舟。

  2. 诗歌内容解析

  • 春旱与恒风:描述了春季干旱的情况,以及持续的大风天气。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严酷和诗人的无奈。
  • 众芳共蕉萃万窍益飕䬟:表达了春天虽然万物复苏,但自然界中的生机也伴随着风雨而变得萧瑟。这里的“蕉萃”和“飕䬟”形容了风雨中花草摇曳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 幸复同樽酒宁能解百忧:诗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慰藉,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忧愁。然而,这种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能增加内心的痛苦。
  • 临河重太息欲济竟无舟:描绘了诗人站在河边,面对汹涌的河水,感到无助和绝望。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渡过难关,却因为缺乏工具而无法实现的愿望。
  1. 主题分析
  • 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诗中通过春旱、恒风等自然现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对照,展示了人在逆境中的生存状态。
  • 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自然环境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 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在困难面前,也要尝试寻找解决之道。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使用:诗中的意象如“春旱”、“恒风”、“蕉萃”和“飕䬟”等,都是生动的视觉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感受。
  • 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孜孜憨笑”、“反笑为哭”,这些修辞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的深度:诗中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答云史 其四 (壬申)》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阅读和研究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