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慕韩挽歌词三首 其二 (庚午-辛未)

回薄开新运,匡扶仗老成。
幽栖宜素履,强起为苍生。
作楫忧弘济,褰裳乐耦耕。
遽闻大星陨,槎客自心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孙慕韩挽歌词三首 其二(庚午-辛未)为一首表达哀伤和怀念的诗作。这首诗作由汪荣宝所作,反映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逝去朋友的哀悼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
  • 汪荣宝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游历京城到归隐山林的转变,这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
  • 《孙慕韩挽歌词三首·其二》是他在辛未年间所作的作品。这一时期正值国家动乱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其诗歌充满了时代的印记和深沉的情感。
  1. 诗歌原文
  • 回薄开新运,匡扶仗老成。
  • 幽栖宜素履,强起为苍生。
  • 江海成暌隔,乾坤足涕洟。
  • 敢云为国恸,但以哭其私。
  • 世德璇源远,奇姿玉树长。
  • 天骄识麟凤,朝右重圭璋。
  • 拯溺终无及,针膏故有方。
  • 斧柯犹未假,遂见海生桑。
  1. 诗歌赏析
  • 政治理想与现实矛盾:汪荣宝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旧时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反思。他认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和德行,而这种智慧和德行需要得到传承与发扬。
  • 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诗中的“匡扶仗老成”和“强起为苍生”体现了汪荣宝作为知识分子在面对国家大义和个人命运抉择时的无奈和担当。他虽然身陷乱世,但仍不忘自己的使命,试图通过诗歌来寄托哀思和期望。
  •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诗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情怀相得益彰,如“幽栖宜素履,强起为苍生”不仅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此外,“江海成暌隔,乾坤足涕洟”一句则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感受到的悲伤与无助。

《孙慕韩挽歌词三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感慨的诗作,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历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还深刻地触及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