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帐传书急,金舆警梦回。
税銮无处所,脱屣有馀哀。
剑玺随边月,河山付劫灰。
园花无限好,灼灼为谁开。
尼哥剌第二哀词三首 其二 (戊午-己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尼哥剌第二哀词三首 其二》(戊午-己未)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汪荣宝创作的诗歌。《尼哥剌第二哀词三首》作为一组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而且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以下是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汪荣宝(1874—1936),字少伊,号玉山,晚号玉山道人,安徽歙县人。他是晚清至民国初期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政治家。汪荣宝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学术成就和政治影响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尤其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歌原文与解析:这首诗中描述了一幅战乱中的图景,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诗中的“玉帐传书急”与“金舆警梦回”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和不安定的生活。而“剑玺随边月,河山付劫灰”则揭示了国家的危亡与个人的无奈。诗末的“园花无限好,灼灼为谁开”,则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失去这些美好根源的无奈。
文学价值与影响:《尼哥剌第二哀词三首 其二》不仅是汪荣宝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尼哥剌第二哀词三首 其二》不仅是汪荣宝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社会变革与国家兴衰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这组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因此,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尼哥剌第二哀词三首 其二》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