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方残腊,山楼又夕阳。
松凝万户翠,枫醉一亭霜。
绫扇回风暖,冰弦迸雨凉。
坐中独醒客,辜负酒盈觞。
岁暮集枫亭(辛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集枫亭》是近现代诗人汪荣宝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冬日景象以及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海国方残腊,山楼又夕阳。 松凝万户翠,枫醉一亭霜。绫扇回风暖,冰弦迸雨凉。坐中独醒客,辜负酒盈觞。诗人简介:汪荣宝(1878年-1933年6月),字衮甫,一字太玄,江苏吴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华民国外交官。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教育、外交等。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
诗歌鉴赏:《岁暮集枫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哀愁。诗中的“海国”和“山楼”分别代表了广阔的海洋和高耸的山峦,而“残腊”则暗示着冬季的寒冷和岁月的流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枫醉一亭霜”不仅形容了枫叶的美景,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寂寞。此外,“绫扇回风暖,冰弦迸雨凉”通过对比冷与暖、湿与干的不同感受,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间、空间变迁的感慨。
主题思想:汪荣宝的这部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情感体验,诗歌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状的无奈和忧虑。诗中的“独醒客”形象,更是突出了诗人在繁华背后独自清醒的情感状态,反映了他在社会动荡时期的政治立场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岁暮集枫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五言律诗,它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体现,通过汪荣宝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体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