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渡野史作 其二

龙盘虎踞石头城,跋扈亲挥汉水兵。
相国临戎防北伐,将军卷甲急南征。
华林但问虾蟆语,莫岭惟闻蟋蟀声。
《燕子》《春灯》韬略在,不须司马更连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南渡野史作其二》是清代诗人汪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背景:汪沅,字右湘,江南歙县人。自幼居住在风景如画的歙之潜口,其家有园适合林壑胜处。年少即以诗见重于老苍,敦槃之会无弗列。二十九辞世,梅耦长序其遗诗,比唐之李昌谷、明之徐昌谷,不胜叹惋。
  2. 诗作原文及翻译:龙盘虎踞石头城,跋扈亲挥汉水兵。相国临戎防北伐,将军卷甲急南征。华林但问虾蟆语,莫岭惟闻蟋蟀声。《燕子》《春灯》韬略在,不须司马更连营。
  3. 文学价值和影响:《读南渡野史作》作为汪沅的作品之一,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此诗通过对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时局的洞察。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文采,通过对比和衬托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社会文化意义:在探讨这首诗的社会文化意义时,不难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史之作。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人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诗中的文人试图为现实提供一种思考和借鉴,这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读南渡野史作其二》不仅是汪沅个人的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丰富的人文情怀,给予人们深深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