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试院联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
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重到钟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试院联》是清代诗人汪廷珍的作品,全诗共两联,表达了作者对于科举考试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具体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可能是在科举考试结束后所作。当时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汪廷珍通过这首《金陵试院联》寄托了自己对这一传统制度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
  2. 诗歌原文:《金陵试院联》全文如下: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重到钟山。
  • 第一联“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描述了作者在三年的漫长等待后,满怀希望地期待自己能够飞黄腾达,但如果存在偏私的念头,就如同江水一般无法阻挡。
  • 第二联“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重到钟山”则表达了作者历经沧桑,不忘初心,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 艺术特色:汪廷珍以其精炼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将科举考试中的紧张情绪与个人的奋斗历程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江水、秋风等——来隐喻自己的心情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态度和期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个人奋斗与牺牲的肯定。通过这首诗,汪廷珍表达了自己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坚持。

《金陵试院联》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始终不变,这种精神力量值得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去学习和传承。《金陵试院联》所体现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