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弟端光

白华秀岩谷,孝子心苦悲。
幸逮百年养,食贫常阻饥。
浃辰被淋雨,道路人迹稀。
子无一金产,何以自支持。
立身苟不愧,贵贱同所归。
有才不用世,天意安可知。
吾生方多忧,相见未有期。
爱子千金躯,令名无已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弟端光》是汪中的一首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还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资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汪中(1744—1794),字容甫,号梅村,安徽歙县人,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他的诗作以典雅著称,尤以七言律诗见长。《寄弟端光》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弟弟生活的关切与牵挂。

《寄弟端光》的原文如下:

白华秀岩谷,孝子心苦悲。
幸逮百年养,食贫常阻饥。
浃辰被淋雨,道路人迹稀。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白华秀岩谷,孝子心苦悲”,便勾勒出一幅幽静而清寂的自然景象,同时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哀伤和无奈。接下来的“幸逮百年养,食贫常阻饥”,则表达了诗人对弟弟能够安享晚年生活的期望,同时也反映出自己虽贫却能为弟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后四句“浃辰被淋雨,道路人迹稀”则是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下行走在路上的情景,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关怀与担忧。

《寄弟端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汪中及其生活背景的重要史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