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绿窗吟草

上书欲比仓公女,归国翻怜董祀妻。
惟有东风知此意,吹愁直到夜郎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绿窗吟草》是清朝著名诗人汪中的作品。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却能凭借母师的教导博览群书,过目成诵,成为通才。乾隆四十二年,他通过拔贡考试进入仕途,但因家庭变故,最终未能留任。汪中的一生虽不算显赫,但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仍有一定的地位。
  1. 作品原文
  • 诗句“上书欲比仓公女,归国翻怜董祀妻”描绘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悟。仓公女指汉代传说中的神医淳于意的女儿,而董祀妻则可能借代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未得施展和对理想伴侣的渴望。
  • “惟有东风知此意,吹愁直到夜郎西。”这句诗以春风为喻,暗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直至夜郎之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无奈感慨。
  1. 创作背景
  • 《题绿窗吟草》的创作背景复杂多变。一方面,诗作反映了清代中期文人对于功名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内心挣扎;另一方面,它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即科举制度下的士人命运和心理变化。
  • 该诗可能是作为友人的画作所作的题咏,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支持和赞赏。
  1. 文化意义
  •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题绿窗吟草》不仅仅是一首诗作,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诗作中提到的“仓公女”和“董祀妻”等人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认同。
  1. 艺术特色
  • 《题绿窗吟草》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既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题绿窗吟草》不仅是汪中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群体共同心声的真实写照。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清代文人思想和生活状态的重要资料,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