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登楼已浃辰,江山回首重伤神。
残年乞食知何处,异地无交尚累人。
梦里衰容空忆母,病馀短策独随身。
相思若问生还日,春水南归有雁宾。
去杭州留别沈庄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去杭州留别沈庄士》是清代诗人汪中创作的一首诗。在探讨这首诗之前,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作者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汪中是清朝的文学家及学者,字容甫,江苏江都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幼时就显示出对书籍的热爱与天赋。他的母亲通过教授他阅读,为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汪中的一生虽经历了不少困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文学追求。他的诗文以汉魏六朝为准则,卓然成为清代中叶的一位大家。汪中笃志于经学,精研《周官》、《左氏传》,并在诸子百家之学上也有所涉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积累,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汪中的代表作之一《去杭州留别沈庄士》,便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杭州的登楼远望以及对家乡、故人的深深思念。诗中“江国登楼已浃辰,江山回首重伤神”描绘了诗人面对壮丽的江山,不禁回首往事,感叹时光流转带来的伤感。“残年乞食知何处,异地无交尚累人”则透露出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以及因缺乏朋友而在异地求生的孤独感。
《去杭州留别沈庄士》不仅是汪中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的写照,也是清代文人对于人生、历史和自然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了解到汪中的文学成就,也能深入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