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沈公蒙恩赐币恭纪

内官宣命早,上币出彤闱。
犹见封题湿,争看拜舞归。
七襄天女制,一品老臣衣。
图入香山会,光荣有赐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长沈公蒙恩赐币恭纪》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汪中创作的诗作,表达了对沈公的尊敬与赞誉。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个人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山长沈公蒙恩赐币恭纪》的作者是汪中,字容甫,号玉岑,江苏江都人,清代著名学者和诗人。他自幼家贫,但依靠母亲的教导得以读书成才,成为清代中叶的一位大家。他的诗歌以汉魏六朝为准则,尤其擅长《周官》、《左氏传》,并且涉猎诸子百家之学。

  2. 作品原文: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内官宣命早,上币出彤闱。犹见封题湿,争看拜舞归。
    七襄天女制,一品老臣衣。图入香山会,光荣有赐绯。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是在乾隆年间。当时朝廷对官员的恩赐非常频繁,这首诗可能是汪中在目睹或听闻某位官员获得皇帝赏赐的场景后所作。通过描述上币(即赏赐物品)的情景,诗人展示了一种对权力和地位的敬畏之情。

  4. 诗歌鉴赏: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对沈公的崇高敬意。首句“内官宣命早”揭示了事件的突然性和重要性;“上币出彤闱”,则描绘了贵重物品的珍贵和庄重。接着两句“犹见封题湿,争看拜舞归”,形容了人群争相观看、欢欣鼓舞的场景,显示了赏赐的广泛影响和社会反响。最后两句则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赏赐者的身份和地位。

《山长沈公蒙恩赐币恭纪》不仅是一首表现官场礼遇的诗歌,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