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太荫傅轩

扫除腥秽古贤豪,百挫心灰气不挠。
谢傅功愁棋局换,袁生论比智囊高。
徒羞南渡夸存宋,安得东风再破曹。
零落三台天柱折,紫垣西望首频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太荫傅轩》是近代诗人李永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品原文
    扫除腥秽古贤豪,百挫心灰气不挠。
    谢傅功愁棋局换,袁生论比智囊高。
    徒羞南渡夸存宋,安得东风再破曹。
    零落三台天柱折,紫垣西望首频搔。
  2. 作品背景:李永镇是近代四川华阳人,有《负园诗存》四卷传世。其一生虽曾上奏清廷,但终不知其何官。关于《徐太荫傅轩》的具体创作年份,诗末署庚戌,表明是在191年尚在人世时所作。
  3. 主题思想:《徐太荫傅轩》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感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沉思索。诗中通过描写古代贤者的故事和智谋,反映了作者对智慧与策略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4. 艺术手法:李永镇运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讲究音韵的和谐与对称,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同时,诗歌中巧妙地运用典故和比喻,如“谢傅功愁棋局换,袁生论比智囊高”,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事迹的描述,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
  5. 情感表达:《徐太荫傅轩》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对历史先贤的敬仰之情。诗中的“百挫心灰气不挠”和“徒羞南渡夸存宋”等句,表达了诗人面对逆境仍保持坚定信念的决心和对过去英雄的深深敬意。

《徐太荫傅轩》是一首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李永镇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对于喜爱古典诗歌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是了解清末社会文化和文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