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吉侯弟禹州

萧萧木叶下庭陬,黯黯秋阴我欲愁。
篱菊重开犹作客,乡山正远莫登楼。
浊河水落黄蓬,故国霜来白草秋。
欲寄音书归雁少,钧州何事苦淹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寄吉侯弟禹州》是唐代诗人李长霞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深情和对家乡的思念。这首诗创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李长霞时为昌黎县令。

《九日寄吉侯弟禹州》是李长霞在秋天时写给远方的弟弟的一首诗。诗中,李长霞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与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他看到木叶飘落庭院角落,感到深深的忧郁。篱笆旁的菊花虽重开却仍感客居之感,而远在故乡的山峦正等待着他的登高。然而,此时他只能通过信鸽把消息传达给弟弟,但收到回信的机会却少得可怜。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弟弟无法归家的无奈。

《九日寄吉侯弟禹州》不仅体现了李长霞深厚的家庭情感,也反映了唐朝时期文人墨客之间互相赠答的友情。在那个时代,文人常常通过写诗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怀念。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文人交往文化的一个缩影。

《九日寄吉侯弟禹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而且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同时,该诗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广泛传诵。例如,宋代王十朋的《九日寄昌龄弟(其三)》就是受到李长霞这首作品的影响,同样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时的悲凉心情以及对兄弟的思念。

《九日寄吉侯弟禹州》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更是唐代文人之间交流友情、展示才华的典范之作。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展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能够更深入地领会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