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嶂最宜秋,独木危桥俯碧流。
我爱幽居绝尘世,隔溪山色卷帘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层峦叠嶂最宜秋,独木危桥俯碧流。
我爱幽居绝尘世,隔溪山色卷帘收。
《自题仿黄柳溪山水小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作者的绘画技艺,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境。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艺术方面的才华和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他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庐山描绘成一个立体的山峰,既有远处的高峰,又有近处的低谷,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这种描述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壮丽的自然风光之中。
诗人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意味着,由于身处其中,我们往往无法真正看清事物的全貌。在这里,苏轼用“庐山”来比喻自己的生活环境或所处的境遇,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社会乃至世界的感慨。他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视角,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