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亭对雨

西邻烟舍昼开扃,不惜冲泥日再经。
总是好春何厌雨,但逢雅集便宜亭。
溪鱼拨剌投竿得,山鸟绵蛮倚树听。
载酒花时寻胜地,无如南踏两峰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亭对雨》是李符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从诗歌原文、艺术特色和现代意义等角度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 开篇:”西邻烟舍昼开扃,不惜冲泥日再经。”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打开家门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 主体部分:”总是好春何厌雨,但逢雅集便宜亭。溪鱼拨剌投竿得,山鸟绵蛮倚树听。”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雨水的喜爱,以及他在雨天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 结尾:”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诗人通过描绘雨水在岩石和树木间落下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竹亭对雨》通过对雨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构建的意境之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 语言优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结构紧凑: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描写到抒发感慨,再到展望未来,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
  1. 现代意义
  • 审美价值:《竹亭对雨》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座园林中的艺术品,它以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优美的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美的机会,提升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 文化传承:这首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和文化的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生活启示: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如雨天的静谧、自然的美等,可以给现代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启示,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竹亭对雨》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诗,还是一座园林中的艺术品,其蕴含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和现代意义,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