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行 其二

朝辞漂母祠,暮向黄河泊。
关山篴一声,行人泪双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征行其二》是唐代边塞诗人李益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个壮阔又悲凉的行军场景。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

  1. 诗歌原文:《北征行 其二》
    朝辞漂母祠,暮向黄河泊。
    关山篴一声,行人泪双落。

  2. 作者介绍:李益(约746年-约813年),字君虞,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后迁居郑州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唐朝中期诗人,大历年间,登书判拔萃科;天宝初,进士及第,授郑县尉,历官监察御史、内供奉、散骑常侍、中书舍人等职。

  3. 诗歌解析:“朝辞漂母祠,暮向黄河滨。”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从早晨出发,到晚上抵达河边的景象,表现出一种紧迫和匆忙的氛围。“关山”一作,“关山月”,指的是关山之上的月亮,这里暗示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篴一声”形容行军时的号角声,而“行人泪双落”则表达了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的辛酸和无奈。

《北征行 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边塞行军场景。这不仅是对唐代边塞士兵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边塞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