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四首 其四

搴幔临歧赋柳枝,两情都合不言知。
那期卫女思归日,是与荀郎永别时。
黄土未浇和血酒,青镫且补断肠诗。
莫疑万里魂无梦,昨夜春林叫子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亡四首其四》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出自《梅溪集》。该诗以细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哀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燕寝焚香老病身,细君相对坐如宾。
    而今一榻维摩室,唯与无言法喜亲。
    不见音容忽三月,无从涕泗已千行。
    家山准拟欲归隐,堪叹相随无孟光。
    偕老相期未及期,回头人事已成非。
    逢春尚拟风光转,过眼忽惊花片飞。
    夤缘偶作于飞侣,梦寐相随到数州。
    泥上迹留鸿已去,舟中刻在剑难求。

  2. 诗意解析

  • 情感流露:此诗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怀念之情。通过使用“燕寝”“细君”等意象,诗人描绘了一幅温馨而悲伤的家庭生活画面。同时,“法喜”一词则体现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和对佛法的信仰。
  • 生死相隔:诗中的“不见音容”“无从涕泗”反映了诗人与亡妻之间无法相见、无法倾诉的遗憾与痛苦。这种隔阂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 理想与现实: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如“逢春尚拟风光转”,“过眼忽惊花片飞”。然而,现实的残酷使得这份期待变得虚无缥缈,加剧了诗人的悲痛感受。
  • 人生无常:“夤缘偶作于飞侣,梦寐相随到数州。”这里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因失去所爱而产生的孤独感。
  • 无奈与悲哀: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绪,反映出人在面对生离死别的情境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痛苦。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王十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诗人,他在政治生涯中曾遭受排挤和挫折,这或许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 作品流传:这首诗收录于《梅溪集》,由后人整理并流传至今。《梅溪集》是王十朋生前的著作,反映了他的生活和思想。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悼亡四首其四》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内心体验,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 艺术手法: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悲痛和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 文化价值:此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生死离别、爱情忠贞不渝的传统主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悼亡四首其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视为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 后世评价:这首诗被后世多次引用和赞赏,成为了研究和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文本。

《悼亡四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交流。它揭示了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哀伤与怀念,也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