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九首 其一

柯山西去,第五桥边芳草路。
山下人家,长日松风度麦花。
鸳鸯渡口,十顷湖光全上柳。
画舫斜阳,团扇风前一水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九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李慈铭: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维度。
  1. 诗歌原文
    柯山西去,第五桥边芳草路。山下人家,长日松风度麦花。鸳鸯渡口,十顷湖光全上柳。画舫斜阳,团扇风前一水香。

  2. 诗歌赏析

  • 景色描绘:诗中通过“柯山”、“第五桥边”这样的地理位置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乡村画面。芳草、松树、麦花、湖光、柳色,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
  • 人物活动:“山下人家”与“鸳鸯渡口”两句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人们在自然中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斜阳之下,画舫中的人们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1.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各种自然意象,如“柯山”、“第五桥边”、“芳草路”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景色,也传达了一种深远的文化意境。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优美,充满了古典美的气息。用词考究,既有诗意又不失雅致。
  • 结构安排: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最终聚焦于画舫上的人们和他们的心境。

李慈铭的《减字木兰花九首 其一》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解读,不仅能了解到古代文学的美,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