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十二首 其七

寂寂琳宫长昼,玉梨一树晴妍。
不知春恨几经年。
为谁开又落,夕磬晓钟边。
过尽扶肩女伴,绣襟一样低穿。
飞来难得上花钿。
愿留纤屧印,芳迹有人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十二首 其七》是清代李慈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李慈铭,字皋谟,号小山,江苏镇洋人,清代诸生,雍正年间以荐举任晋江知县,乾隆初年官至成都知府。他的生平经历和仕途轨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化氛围。
  1. 诗歌原文
  • 诗作内容:《临江仙十二首 其七》中描述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传递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李慈铭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玉梨”这一意象传达出春天到来时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同时借助“夕磬晓钟边”这样的细节描绘,增加了诗句的画面感和深度。这种艺术处理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意境。
  1. 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追求简洁明了,更在意境上达到了深邃悠远的效果。它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能闻到花香、看到绿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情感真挚:李慈铭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友情的珍视,都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温暖。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临江仙十二首 其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一个深刻的情感世界,一部反映古代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