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处传笺。
看春事顿消,流水难准。
又乳燕重帘,熟梅风信。
漠漠倦雷烟柳外,和愁旋转终无定。
凉催暝,幽梦枕边,低度云影。
谁认。
红楼消损,过愔愔暮雨,犹自耽病。
可浅试慵妆,染花奁润。
待证紫蕉山上事,玉啼点点从头问。
天涯近,雾丝漾成疏鬓。
梅子黄时雨二首 其二
介绍
文学作品《梅子黄时雨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李慈铭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春景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怀和内心世界的抒发。下面将从诗歌内容、艺术特色、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诗歌内容:《梅子黄时雨二首 其二》以“看春事顿消,流水难准”开篇,传达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却又迅速消逝的无常之感。接着,诗人通过“又乳燕重帘,熟梅风信”描绘了燕子归来,梅花盛开的景象,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然而,随着“漠漠倦雷烟柳外”一句,又带出了一种春日的疲倦和愁绪,如同远处雷声中的烟雾笼罩着外面的柳树一般,给人以朦胧而忧郁的感受。最后,“凉催暝,幽梦枕边,低度云影”表达了夜晚降临,凉意逼人,梦境中云影摇曳的意境,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艺术特色:李慈铭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春雨比作书信(“传笺”),将春风比作燕子归来(“乳燕重帘”),这些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其次,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如“倦雷烟柳外”、“凉催暝”,这些描绘不仅营造了一种氛围,也深化了主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环境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此外,李慈铭在诗歌结构上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通过对比和转折,使得诗歌层次分明,情感起伏有致。
文化意义:作为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梅子黄时雨二首 其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是短暂的,容易让人感到惆怅。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它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欣赏这首诗时,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中的自然美,还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思。
《梅子黄时雨二首 其二》是一首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的诗歌作品。它不仅体现了李慈铭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这首诗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