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三首 其三

谁摘碧天色。
点人小龙团。
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
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
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
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
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
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作者与胞弟苏辙,在齊州任上相會之後,又與蘇轍一同赴密州(今山東省聊城市)。中秋之夜,二人同遊赤壁,把酒賞月,暢懷抒懷。

全詞共三阕。首闕起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詞以豪放爲主,語言激越奔放,境界宏偉,具有一種雄奇闊大的情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句開頭三句,概括地描寫了人生的悲欢離合和月亮圓缺的變遷,是千古不磨的名句。

第二闕「但愿長風破巨浪,吹盡殘燈滅」,這首詞以沉鬱頓挫、深婉凄苦的筆調,抒發了作者對抗戰的憂慮,對國家前途的忧虑。此詞中也出現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句子,但語氣却有所不同。

第三闕「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处不勝寒」,這首詞收結於幻想的境界,以飄渺空靈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渴望解放的思想感情。這也是一首千古不磨的名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