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二十首 其六

爆竹闉填起。
又家家、花饧秸马,髻神行矣。
局促春明常寄食,五载一瓢而已。
总不见、釜鱼甑米。
绝倒平津成久客,只栏干、苜蓿烦料理。
弹铗送、为君礼。
年时最忆家园里,簇团乐、生盆彩胜,母妻兄弟。
饤座汤圆同拜祝,百岁清门风味。
蓦回首、烽传乡里。
指定携如愿返,结山厨、小赁梅花地。
亲压酒,君须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二十首 其六》是清代诗人李慈铭的一首词作。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对故乡、亲情和友情的深刻思念。接下来将深入探讨该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其文化意义: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李慈铭生活在清末民初,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分子都在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而奋斗,李慈铭也不例外,他以文史为伴,用笔杆子书写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 个人经历:作为晚清的官员,李慈铭不仅在政坛上有所作为,还深具文学造诣。他曾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数次上书直言进谏,不畏权贵。这些经历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责任感。
  1. 内容分析
  • 情感表达:词中的“爆竹闉填起”,形象地描绘了节日的气氛,但在这热闹背后,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辛酸。家家户户忙着庆祝,而自己却只能寄居他乡,生活困顿,五载未曾品尝到一瓢之水,这种反差使得词的情感更加沉重。
  • 家乡记忆:“总不见釜鱼甑米”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丰收的怀念,以及因战乱而未能回家的遗憾。这种对家的深切思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1. 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李慈铭在《贺新郎二十首 其六》中运用了大量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局促春明常寄食”、“绝倒平津成久客”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辛酸。
  • 意象选择:在词中,李慈铭巧妙地选用了爆竹、花饧、髻神等意象,这些意象既有节日的喜庆,又有生活的艰辛,形成了鲜明对比,加深了词的意境与情感深度。

《贺新郎二十首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精神。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晚清社会和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