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首 其六

手叠红笺报玉郎,日长无那理残妆。
恹恹瘦损过时光。
镜槛花沾螺篆重,绣帘风逗燕泥香。
干卿甚事费思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十首 其六”是清代著名词人李慈铭的作品。此词描绘了词人在春风中所见的一幅画面,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字爱伯,号莼客,越缦老人,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李慈铭以进士出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他的一生充满了对权贵的直言不讳,数次上疏进言改革,不畏权贵。
  1. 诗词原文
    万里晴霄一鹤飞,长风吹落碧云西。此时相见更相疑。
    猎猎东风转绣旗,断红零粉尽西归。情知春去重低徊。
    锦字欲封愁惹泪,篆香频爇奈成灰。商量百计不如归。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李慈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其中“万里晴霄一鹤飞”勾勒出辽阔的天空和飞翔的鹤,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高远的氛围。接着,“长风吹落碧云西”则展示了春风拂过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之中。
  • 情感表达:“此时相见更相疑”反映了主人公在重逢时的矛盾与不安,可能由于误会或猜忌而感到失望或疑虑。“锦字欲封愁惹泪,篆香频爇奈成灰”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 意象运用:诗中的“锦字”和“篆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象征着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季节的变迁,这些美好的事物也显得如此脆弱,无法抵御时间的侵蚀。

《浣溪沙十首 其六》不仅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也为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提供了宝贵的窗口。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背景,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到李慈铭的文学才华,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