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城南道中即事

我行造城曲,揽辔眺晴空。
雨足麦初秀,原野飘长风。
茂树拥深翠,落英缀残红。
已盼时序改,稍欣怀抱通。
行吟忽忘疲,周览遂无穷。
田夫陇头饭,山翁林下逢。
即复道里闾,熙然侪庶农。
所贵平生意,谁顾形迹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城南道中即事》是李宪噩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成为清代诗歌的佳作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初夏,城南道中即事》的作者李宪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不仅在文学上成就卓越,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
  2. 诗歌原文:我行造城曲,揽辔眺晴空。雨足麦初秀,原野飘长风。茂树拥深翠,落英缀残红。
  3. 诗歌赏析:首句“我行造城曲”,既指诗人行走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之中。次句“揽辔眺晴空”,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晴朗天空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豁达、开阔的心境。接下来的诗句,“雨足麦初秀,原野飘长风”以及“茂树拥深翠,落英缀残红”,则具体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雨后麦田的描绘和原野上飘动的长风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力的赞美。
  4. 背景知识: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自己的作品,记录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李宪噩生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其作品无疑受到了时代文化的熏陶。而《初夏,城南道中即事》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更是体现了李宪噩对于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表达。
  5. 艺术特点:此诗的艺术特点在于其语言的精炼与画面的生动。诗人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捕捉生活中的瞬间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人还擅长使用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刻。

李宪噩的《初夏,城南道中即事》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观的经典之作,也是清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