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十二景诗 其二 双髻峰

仙姑遥采芝,临风双髻矗。
倦立苍翠间,何年返洞屋。
含情旦复旦,独向云中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门十二景诗·其二·双髻峰》是清朝李雍来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双髻峰的自然风光和仙境般的美丽,同时反映了作者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雍来:字子云,号石门老人,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 仙姑遥采芝:描述仙姑在遥远的山野中采摘灵芝的情景。
  • 临风双髻矗:形容双髻峰耸立如云端,形态奇特。
  • 倦立苍翠间:描绘诗人疲倦地站在茂密的山林中。
  • 何年返洞屋:表达了对于人世变迁的感慨,不知何时能回到那洞中的居所。
  • 含情旦复旦:展现了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深情。
  • 独向云中宿:暗示着仙人独自在云中过夜,超然独立。
  1. 诗词赏析
  • 忧民情怀:李雍来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关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间接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
  • 重阳怀古:《石门十二景诗·其二·双髻峰》中融入了重阳节的传统节日文化和怀古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及缅怀。
  • 山水意境:诗中将山水景色与仙界相联系,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神话色彩的自然世界,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典型的山水美学追求。
  • 情感寄托:通过描绘仙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石门十二景诗·其二·双髻峰》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也以其深沉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了几代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诗歌的风貌,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