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惠山寺

烹泉人卧迟,夜火叩僧阁。
山鸟栖未安,惊飞松子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惠山寺》是唐代诗人王武陵的作品。《宿惠山寺》是唐代王武陵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成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秋日游古寺,秋山正苍苍。
  • 泛舟次岩壑,稽首金仙堂。
  • 下有寒泉流,上有珍禽翔。
  • 石门吐明月,竹木涵清光。
  • 中夜河沈沈,但闻松桂香。
  • 旷然出尘境,忧虑澹已忘。
  1. 创作背景:王武陵在唐德宗贞元四年游无锡慧山寺时,与窦群、朱宿唱和留题。

  2. 诗作鉴赏:《宿惠山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游古寺的画面,通过对比山水与人心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的“石门”、“寒泉”和“松桂香”等意象,都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3. 作者介绍:王武陵,字晦伯,唐人。他历谏官,终仓部员外郎。

  4. 历代评价:《宿惠山寺》被后世广泛传颂。清代文学家谢淞洲曾评价此诗为“旷然出尘境,忧虑澹已忘”,体现了诗中高洁的意境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5. 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宿惠山寺》与《过惠山寺》均为清代文学作品。两者均以游览寺庙的经历为题材,展现了不同朝代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感悟。

  6. 文化价值:《宿惠山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还因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7. 现代传播:在现代社会,《宿惠山寺》仍被许多文学爱好者所传诵,其优美的诗句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对《宿惠山寺》的介绍,不仅能够了解到唐代王武陵的创作才华,还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