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泛溪湖

溪水明如镜,开函列翠鬟。
秋深红稻熟,波静白鸥闲。
倚艇客孤往,采菱人独还。
相逢垂钓者,欢语夕阳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泛溪湖》是清代诗人李雍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的内容、作者背景、文学价值及影响等方面展开介绍:

  1. 作者介绍:李雍来,字宾王,又字滨篁,号迂松,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他生于无锡,乾隆年间曾任广西知县。除了在地方官职上的作为,李雍来还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包括这首脍炙人口的《舟泛溪湖》。

  2. 诗歌原文与译文:诗歌的原文如下:“溪水明如镜,开函列翠鬟。秋深红稻熟,波静白鸥闲。倚艇客孤往,采菱人独还。相逢垂钓者,欢语夕阳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水乡风光图,还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诗中“秋深红稻熟”和“波静白鸥闲”等句子,都传达出了一种恬淡而宁静的生活态度。

  3.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

  4.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舟泛溪湖》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而广为流传。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和谐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赞美。它的出现,无疑加深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尊重。

《舟泛溪湖》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寓意而被广泛传唱,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值得每一位读者深入探索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