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洗碧如秋,遥烟静不流。
风轻花落暗,醉薄草香幽。
独立槐双影,初凉月半钩。
忽闻墙外笛,吹乱客中愁。
暮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凉》是清代李雍来创作的一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孤独的感怀。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作品背景:李雍来,字宾王,号迂松,无锡人,乾隆间曾任广西知县,有《迂松阁诗钞》十二卷传世。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内容:《暮凉》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出天洗碧如秋、风轻花落暗等自然景观,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在清冷的秋日傍晚感受到的孤独与愁思。
艺术手法:该诗运用了意象和拟人化的手法,例如将落花比喻为静不流的遥烟,将月光比作初凉的半钩,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描写了景色之美,还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如“忽闻墙外笛,吹乱客中愁”一句,生动传达了被外界声音打扰后的心境。
文化影响:作为清代文学作品,《暮凉》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也为后世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现代传播:《暮凉》作为古典诗词的一部分,在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位置,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
《暮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学价值的诗作。它不仅体现了李雍来的高超艺术造诣,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