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浪庵招同人看梅

春色到松关,樵人逐鸟还。
飞来一片月,相照万重山。
疏影梅花乱,寒香石磴闲。
可能当后夜,幽兴共君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石浪庵招同人看梅》是一首由李雍来所作,表达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1. 作者介绍:《宿石浪庵招同人看梅》的作者是李雍来,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独特而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寄托。李雍来自宋代,是当时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
  2. 诗词原文与翻译:诗中的原文“正月廿一日徐二机招同人社集惠山炼石阁小饮复步石林看梅得池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节日邀请朋友一同前往惠山炼石阁赏梅的情景。诗句“迎风回雪飘苍径,带影和云卧绿池。”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傲然挺立、洁白如雪的姿态。
  3. 诗词赏析:从诗词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李雍来通过对梅花细致的描述和赞美,传递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此外,李雍来还通过与友人共同赏梅这一活动,展现了文人间的友情和雅集的乐趣。
  4. 历史文化背景:《宿石浪庵招同人看梅》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喜欢在园林或寺庙中聚集,以诗会友、吟咏诗文。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主角。因此,李雍来的这首《宿石浪庵招同人看梅》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作,更是那个时代文化氛围和文人生活的一种反映。

《宿石浪庵招同人看梅》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