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南禅寺三清殿

石蹬层层路不平,登临绝巘四望惊。
田分万井村高下,烟点三川树纵横。
山势东来围古塞,河声北走撼边城。
自然落日照青海,欲泻杯中水一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登南禅寺三清殿》是清代诗人李种玉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石蹬路、田村以及三川树等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在登高望远时所感受到的壮阔山川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中的“石蹬层层路不平,登临绝巘四望惊”描绘了诗人攀登崎岖山路的场景。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艰难,也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古代文人墨客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态度相契合。

“田分万井村高下,烟点三川树纵横”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里的“田”、“水”、“树”都是诗人眼中的自然元素,它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卷。同时,“高下”与“纵横”这两个形容词也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山势东来围古塞,河声北走撼边城”则将诗人的视线引向远方,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这里的“山势”和“河声”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他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晚登南禅寺三清殿》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国家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和高尚品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