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秋水正茫茫,野草全枯柳更黄。
乌鹊啼残千树月,塞鸿冲破一天霜。
村边问酒心先醉,马上还家梦不长。
莫向西风频下泪,长安原是别离乡。
偕佟莘湄入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佟莘湄入都》是清代诗人宋绳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安的思念和离别的不舍。以下是关于此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海门秋水正茫茫,野草全枯柳更黄。
乌鹊啼残千树月,塞鸿冲破一天霜。
村边问酒心先醉,马上还家梦不长。
莫向西风频下泪,长安原是别离乡。诗歌赏析:宋绳武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海门景象以及与佟莘湄同行时的种种感受,展现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首句“海门秋水正茫茫,野草全枯柳更黄”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海门地区秋季的宁静与萧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乌鹊啼残千树月,塞鸿冲破一天霜”两句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增强这种凄凉之感,乌鹊与塞鸿都是候鸟,它们的叫声与飞翔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最后两句“村边问酒心先醉,马上还家梦不长”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试图借酒消愁,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心中的哀愁和对家的思念。而“莫向西风频下泪,长安原是别离乡”则直接表明了他对长安这座城市的情感态度——尽管这里曾是他的故乡,但现在却充满了离别的忧伤。总的来说,宋绳武通过《偕佟莘湄入都》这首七言律诗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以及对故乡、家人和朋友的深切怀念。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宋绳武作为一名诗人,他的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体现了文人对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受到了诸多限制,这可能也是宋绳武选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原因。
《偕佟莘湄入都》不仅是一首艺术上精湛的诗歌,也是宋绳武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典诗歌的魅力,更能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