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罗山遇雨

萧萧风雨度重阳,匹马罗山旧战场。
白发渐随秋色老,黄花空忆故园香。
云迷古树千峰远,雾锁清溪一水长。
萸酒年年常醉客,争雄壁垒几沧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罗山遇雨”是一首描写重阳节风雨景象的七言律诗,出自宋代宋永清之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宋永清(生卒年不详),字子虚,号梦窗。他是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尤以写景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诗作原文:萧萧风雨度重阳,匹马罗山旧战场。白发渐随秋色老,黄花空忆故园香。云迷古树千峰远,雾锁清溪一水长。萸酒年年常醉客,争雄壁垒几沧桑。
  3. 诗作赏析
  • 情景交融:此诗通过描绘风雨中的罗山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创造了一种既具视觉美感又包含情感深度的艺术效果。首联“萧萧风雨度重阳,匹马罗山旧战场”就营造了一幅风雨交加、战马驰骋的壮阔场景。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如颔联“白发渐随秋色老,黄花空忆故园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怀旧之情。
  1. 文学价值:“九日罗山遇雨”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其深刻的意境、精湛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永清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审美经验和灵感来源。

“九日罗山遇雨”是宋永清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回顾。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