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题壁

笛声吹裂大江流,天上星辰历历秋。
黄鹤白云今夜别,美人香草古时愁。
我行何止半天下,此去休论八督州。
多少烟云都过眼,酒杯还置五湖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鹤楼题壁》是清代诗人宋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1. 作者介绍
  • 宋湘(1725年4月29日—1763年),字焕襄,一字芷湾,号不易居士、紫阳居士。清乾隆五十五年(178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三年(1823)以御史主客员外郎出为四川按察使司佥事。后因弹劾大吏,罢归。晚居宝应紫阳草堂。宋湘工诗,所作能自成一家面目,有《不易居斋集》、《红豆山房诗钞》。
  1. 诗词原文
    笛声吹裂大江流,天上星辰历历秋。
    黄鹤白云今夜别,美人香草古时愁。
    我行何止半天下,此去休论八督州。
    多少烟云都过眼,酒杯还置五湖头。

  2. 诗句解析

  • “笛声吹裂大江流”:描绘了笛声在夜晚的江面上回荡,仿佛笛音撕裂了江水的流动,给人一种宁静中的动感与深远的感觉。
  • “天上星辰历历秋”: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夜空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星星清晰可见,宛如秋夜的明珠点缀着天际,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美丽。
  • “黄鹤白云今夜别”:通过“黄鹤白云”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感受,黄鹤和白云象征着别离和重逢,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美人香草古时愁”:运用“美人香草”这一传统意象,传达了古诗中常见的忧愁情绪,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 “我行何止半天下”:表达了诗人行走天下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展现了他的远大志向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 “此去休论八督州”:表示诗人离开此地,无需再谈论其他地方的事情,强调了他的独立自主和不受外界干扰的决心。
  • “多少烟云都过眼”: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烟云的淡泊态度,认为一切经历都如过眼烟云般短暂,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 “酒杯还置五湖头”:意味着诗人将酒杯置于五湖之中,象征着他希望与朋友们共享欢乐,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和哲理。
  • 语言优美:宋湘的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黄鹤楼题壁》以其优美的诗句、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深受后世学者和文人的喜爱。
  • 文化传承: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和重逢的期盼,还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祝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友情的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1. 现代评价
  • 文学价值:现代学者认为宋湘的《黄鹤楼题壁》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 文化意义:《黄鹤楼题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宋湘个人才华的体现,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黄鹤楼题壁》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它不仅是宋湘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