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家大人《荻港避风》韵

人家篱落散鸡豚,板子矶头日已昏。
一簇云沙明荻港,无边雪浪走天门。
停桡野岸轻烟合,吹角江楼古戍存。
篷底瓦瓯堪独酌,朦胧斜月照孤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家大人《荻港避风》韵》是清代诗人宋至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

宋至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重要线索。宋至生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字山言,号方庵,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仕途经历包括担任过贵州乡试的主考官以及浙江学政等职,且工于诗词,著有《纬萧草堂诗》和《牂牁集》等著作。这些背景信息不仅丰富了宋至的生平,也为人们理解其诗歌创作提供了文化和社会背景。

从内容上来看,《步家大人《荻港避风》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风景画卷。诗中“人家篱落散鸡豚”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质朴的乡村生活画面,随后“板子矶头日已昏”,则转入日暮时分的渔村景色。而“一簇云沙明荻港,无边雪浪走天门”两句更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展现了一幅辽阔的自然景观图。最后两句,“停桡野岸轻烟合,吹角江楼古戍存”则在静谧之中带出了战争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荻港的自然风光以及渔村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艺术风格方面,宋代诗歌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而宋至的诗歌则在这一传统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宋至成功塑造了一种既真实又带有些许梦幻色彩的艺术世界,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哲理思考。

《步家大人《荻港避风》韵》不仅是宋至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对该诗的分析,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