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平头五十人。
布衣曾未染京尘。
往来求仲不嫌频。
斗鸭栏边芳草合,凤凰台畔柳条春。
批风抹月葛天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白发平头五十人。
布衣曾未染京尘。
往来求仲不嫌频。
斗鸭栏边芳草合,凤凰台畔柳条春。
批风抹月葛天民。
《浣溪沙 其三》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词,也是“题余澹心五十小像四首”中的第三首。此词为作者对澹心(即苏东坡)五十岁画像所作的赞辞,全词表达了对澹心人格的敬仰与赞美,以及对其晚年生活和成就的赞赏。
下面是《浣溪沙 其三》的全文:
我昔家居黄州时,
澹然无事是吾师。
今君已到五云居,
剩喜老来无一事。
闲将诗句与君期,
且把新诗付与谁。
只恐世人知不深,
似君如玉真难得。
这首诗描绘了苏东坡年轻时的生活态度,他以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为准则,认为只有清静无为才能接近自然,获得心灵的平静。而当澹心到了晚年,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境界。
苏轼在诗中还提到了他的新诗,并期望有人能欣赏和理解。这反映出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希望他的诗歌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同时,他也担心世人对他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世人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文字和形式,而忽视了诗歌的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
《浣溪沙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词作,它不仅赞美了澹心的人格和成就,也反映了苏轼对于人生和艺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