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昭君套

宜伴铁兜牟。
却在妆楼。
文姬遗制尚风流。
扶上云鬟频熨贴,紫玉搔头。
临镜转含羞。
笑展双眸。
起来呵手戏藏□。
密语檀郎低附耳,底是温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昭君套》是宋琬创作的一首词,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情境和内心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宋琬(1614年—1673年),字玉叔,号东篱,别号渔洋山人,山东益都人。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以文采斐然和深沉的情感见长,被后人称为“诗界之冠”。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
    宜伴铁兜牟。却在妆楼。文姬遗制尚风流。扶上云鬟频熨贴,紫玉搔头。临镜转含羞。笑展双眸。起来呵手戏藏 。密语檀郎低附耳,底是温柔。
  3. 内容解析
  • 昭君形象:该词通过昭君的装束与行为描绘了她出塞前的娇媚与期待。”扶上云鬟频熨贴,紫玉搔头”,展现了她精心打扮后的仪态,以及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 情感表达:通过对昭君动作和表情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昭君深深的同情与敬意。昭君的离别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牺牲,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贡献。
  • 文化内涵:”文姬遗制尚风流”,昭君虽然身为外族女性,但其服饰和行为仍体现了中原文化的风骨。这种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和珍视。

《浪淘沙·昭君套》不仅是宋琬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历史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文化价值以及她们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