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玉树已成尘,十里台城柳不春。
留得景阳宫井在,他年更欲辱何人。
鸡鸣寺四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鸡鸣寺四首·其四》是清代诗人吴妍因的作品。
《鸡鸣寺四首·其四》作为文学作品,不仅是吴妍因对南京城历史的一次深刻回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鸡鸣寺四首·其四》通过描绘台城的历史变迁以及自然景观的变迁,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诗中“后庭玉树已成尘,十里台城柳不春”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繁华已逝的无奈和哀叹。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追忆,更是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等到失去后再感到悔恨。同时,“留得景阳宫井在,他年更欲辱何人”则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期待,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坚守信念,等待时机的到来。
《鸡鸣寺四首·其四》中的意象运用也十分精妙。例如,“后庭玉树已成尘”中“玉树”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成尘”则暗示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而“十里台城柳不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变化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和悲凉。
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吴妍因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认为,尽管现实可能充满了磨难和困境,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鸡鸣寺四首·其四》不仅展现了吴妍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首诗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