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外舅寇翁联

本身教家,翁今八旬,考终德符,故腊乃大;
爱女怜婿,我自潦倒,百事谤满,而名不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外舅寇翁联》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吴恭亨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变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吴恭亨,字恭亨,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其作品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尤其在诗联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往往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作品内容与鉴赏:吴恭亨的《挽外舅寇翁联》是一首表达对长辈去世哀伤之情的挽联。诗中描述了外舅寇翁的一生品德和晚年的安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身对家庭责任的无奈和对长辈的敬爱。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孝道的重视以及对长辈的尊敬。

  3. 文化与社会意义:在古代中国,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烈。《挽外舅寇翁联》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传递了对于家族成员尤其是长辈的敬重和对家族责任的认知。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规范的期待和对个人品行的评价标准。

  4. 艺术特色:《挽外舅寇翁联》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精湛的文字造诣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哀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哲理意味。这种写作手法不仅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使得读者能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挽外舅寇翁联》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也使得其成为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