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小学联

龙得云斯灵,道在通权达变;
潭之水不涸,学须穷委究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潭小学联》是清末吴恭亨创作的一副楹联,它以自然景观和学习哲理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期望。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龙潭小学联》:

  1. 作者简介
  •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清末诸生。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历任多个官职,晚年退隐后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
  1. 作品原文
  • “龙得云斯灵,道在通权达变。”这一句表达了龙潭之水因云雾滋养而显得灵动,同时也暗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之道在于灵活应对。
  • “潭之水不涸,学须穷委究源。”则是指龙潭之水虽深且广,但源头永不枯竭,强调学习应深入探究其根本原因。
  1. 文化价值
  • 《龙潭小学联》不仅是一副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楹联,也是对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在现代,这样的教育理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即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包括智力、情感以及道德等各方面。
  • 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与学问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今天,这种思想仍然被广泛倡导,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教育中,更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向。
  1. 应用实例
  • 在中国的多所学校,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的龙潭铜联小学,就采用了《龙潭小学联》作为校训的一部分。这一校训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激励着学生们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 同时,这也展示了中国教育系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通过传统文化来弘扬教育理念的做法。

《龙潭小学联》不仅仅是一副简单的楹联,它是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的一个生动示例,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精神内涵。在当前社会,这种教育理念仍然值得提倡和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