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章楼联

此山如龙,曰唯县望;
凡士附骥,因益名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章楼联》是清末著名文人吴恭亨创作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吴恭亨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变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吴恭亨: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清末诸生,师事阎正衡,受古文法。南社社员,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等职。
  1. 创作背景
  • 清末政治氛围:《望章楼联》的创作背景是清末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而民国初年的政局更是波诡云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作者对于时代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于未来的期望与展望。
  • 个人经历:吴恭亨的人生经历也是创作《望章楼联》的重要背景。作为一名受过传统教育的文人,他在南社的活动和与其他文人的交流中,可能接触到了许多关于国家和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些思想与观念在后来的楹联创作中得到了体现,使其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文学价值
  • 对仗工整:《望章楼联》在对仗方面做得非常工整,体现了吴恭亨扎实的古文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 主题鲜明:该对联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关注,体现了其深沉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 语言韵味:除了对仗工整外,《望章楼联》在用词选句上也展现了作者的高超技巧。例如“世界八星入楼望”与“云间十子擅文章”两句,通过对比星空与文人才子的才华,巧妙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荟萃之地的赞美和期待。
  1. 历史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对联的形式,吴恭亨不仅展示了清末社会的风貌,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动态和文化追求。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变迁。
  • 传承文化:作为清末的文学作品,《望章楼联》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清末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艺术特色
  • 对联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文学形式,它要求上下联在音韵、字数、平仄和意境上相互呼应、和谐统一。因此,《望章楼联》在对联的形式上展现出了高度的技巧和美感。
  • 意象丰富:在表达主题时,吴恭亨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例如,“世界八星入楼望”中的八颗星宿,不仅象征着宇宙的辽阔,也寓意着人间的希望与梦想。

《望章楼联》不仅是吴恭亨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清末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它的文学价值、历史文化意义及其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