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人间第几福地、几洞天,怪道书无传者;
安得世外有一桃源、一渔父,避秦暴共居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此是人间第几福地、几洞天,怪道书无传者;
安得世外有一桃源、一渔父,避秦暴共居之。
《石门影香洞联》是清末著名诗人吴恭亨创作的一副楹联,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福地与世外桃源的向往和想象。这副楹联不仅展现了吴恭亨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师从于阎正衡,深受古文法的影响,南社社员,曾任职于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进步党慈利县主任干事等职。吴恭亨不仅在政治和教育领域有所建树,其诗歌和散文也同样具有影响力。他的许多作品在当时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石门影香洞联》的创作背景与其历史意义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一付普通的对偶,而是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副楹联通过描绘人间与世外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它不仅体现了吴恭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他在艺术表现上的卓越才能。
通过对这副楹联的欣赏和研究,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吴恭亨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