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朱际盛联

入蜀诗多,恨我性常疏,未获为故人击节;
争辽战急,设君灵不谍,定应化雄鬼执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朱际盛联是田金楠创作于清朝的一副对联。下面将详细解析这副对联:

  1. 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
  • 作者田金楠:字春庵,号东溪,湖南省慈利县人。他是一位土家族人士,曾历任湖南省特别会议议员、慈利教育会会长等职。
  • 创作时间: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可以确定其为清末或民国时期的作品。
  1. 对联原文及注释
  • 对联原文:《代挽朱际盛联》全文如下:“西川财赋擅天下雄,知遇得人,岂遽令盐铁一官终老;北极朝廷开商战局,贩佣愧我,能无望管刘诸佐再生。”
    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朱际盛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才华的高度评价。上联“西川财赋擅天下雄”指的是朱际盛在西川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才能卓越,下联“北极朝廷开商战局”则描绘了他在北方朝廷中开辟商战新局面的情景。整副对联既展现了朱际盛的政绩,也反映了作者对其人品和才华的敬仰之情。
  1. 对对联的解读
  • 文学价值:这副对联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 历史意义:作为清朝末年的作品,这副对联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
  1. 作者的艺术成就
  • 《半有堂联语》:除了这副对联,田金楠还著有多部关于对联的著作,如《半有堂联语》,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 对联的文化影响
  • 对联文化的传承:这副对联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对联文化的重要传承。通过它,后人可以了解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 对联创作的启示:这副对联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对联艺术的实践,对于学习和研究对联艺术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 对联的应用场景
  • 文学赏析:在文学创作中,这副对联可以作为学习范文,分析其结构、用词、修辞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 教育应用:可以将这副对联纳入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表现形式,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代挽朱际盛联》不仅是一幅文学作品,也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副对联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