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挽于赓赞联

休怪世难容,缺折干将君岂悔;
忽闻舂不相,凄凉邻舍我何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挽于赓赞联》是清末吴恭亨创作的一副楹联,由岭外百城郴雄和汉东诸国随大两部分组成。这副楹联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而且也体现了他对友情、忠诚以及历史的尊重。下面将详细分析《代挽于赓赞联》: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创作时间及作者:这副楹联创作于清末,作者是吴恭亨。吴恭亨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是一位杰出的文人和书法家。
  • 生平经历:吴恭亨曾师事阎正衡,受古文法。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南社的积极成员,辛亥革命后还曾担任过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等重要职务。
  1. 楹联内容解析
  • 岭外百城郴雄:此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湖南郴州地区雄伟景象的描述。在清朝末年,吴恭亨可能游历或生活于此地,因而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的壮丽景色。
  • 汉东诸国随大:这部分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慨。”汉东诸国”可能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些国家或地区,而“随大”则可能是指跟随历史潮流或时代变迁。通过这样的描述,作者传达了对历史进程的深刻理解和对过往历史的尊重。
  1. 艺术价值与影响
  • 文学风格:作为清末的文人,吴恭亨的楹联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楹联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触动人心。
  • 历史意义:从更深层次来看,《代挽于赓赞联》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两部分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文环境。
  1. 文学手法与技巧
  • 对仗工整:在《代挽于赓赞联》中,作者使用了对仗工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种修辞方法不仅使楹联更加美观,也加强了其表达效果。
  • 寓意深远:吴恭亨在楹联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寓意和思想深度。例如,他在第一部分中提到了“死友怜羁宦”,第二部分提到了“遗民泣故侯”,这些都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映。
  1. 现实意义与启示
  • 忠义精神:《代挽于赓赞联》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忠义精神。作者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朋友和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历史的尊重。这种精神对于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历史反思:通过对过去时代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并从中吸取教训,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代挽于赓赞联》是吴恭亨作为一位清末文人的杰出代表之作。它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和社会意义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这副楹联的深入分析,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清末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

相关推荐